“為什么方便面有大品牌,掛面卻沒有?”這個關于掛面品牌的問題,曾經在網絡上引起廣泛討論,如今這一問題正在成為歷史。因為從2015年,有一個掛面品牌屢屢引起媒體的集中報道,在網友中間引起熱議,它的名字叫想念掛面。
掛面之問:為什么掛面沒有大品牌
營銷專家小馬宋曾經在自己的公眾號提出提問一個啟發性的問題:為什么方便面有大品牌,掛面卻沒有?
這個問題提出之后,立即引起掛面行業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,各種回答也層出不窮,
其中有兩個參考答案得到大家的廣泛認可。
第一個答案是:掛面是屬于原材料性質的產品,品牌形成難度較大,第二個答案是:掛面是相對傳統廠商,品牌意識較弱,營銷不敢創新。簡單總結下,掛面的屬性加大了品牌形成難度,再加上行業營銷傳統保守,兩者又相互作用,造成沒有真正意義上大品牌的結果。

然而當“掛面為什么沒有大品牌”的問題尚未給到準確答案之時,有一個掛面品牌已經大膽地上了車——春運開始后想念面條包下了一列高鐵,通過各種與想念、回家相關的走心文案,打造出一輛以“想念不如見面”為主題的想念號列車,開始一段新的品牌之旅。
想念號:春運中最暖心的列車
想念面條這次春節營銷,有幾個地方值得去觀察思考。
首先,想念面條選擇在回家的列車上下手——冠名一輛高鐵列車,將這列車根據的品牌命名為想念號,可以說是恰當好處。在大大增加品牌曝光量的同時,也應乎天時地利人和,毫無違和感。
其次,春運期間高鐵本身的功能就是載著每一個回家的人,和每一顆想念的心。去到最想念的地方,去見最想念的人。在春運期間,高鐵自身和品牌自身兩者之間的目標是高度一致的。
最后,想念面條這次的文案很走心。“每一趟列車都因想念而存在,每一次遠行都因想念而啟程,每一張車票都因想念而生成,每一場相逢都因想念而感動……”

再加上#想念不如見面#這個主題,想念號列車也被很多乘客和網友稱為“春運中最暖心的列車”,能真切地感受到品牌的溫度。
這三種因素的疊加,也讓想念號感動了無數回家的乘客,同時也引發了網友們的主動傳播,幫助想念面條很好地擴大了自己的品牌影響力,同時也在用戶中間形成了良好的口碑。
很少見到掛面行業有如此走心的廣告,特別是像這樣的列車營銷。在這樣的環境下,想念面條是一次大膽的嘗試,本身就需要很大的勇氣,而想念面條取得的成功也是它應得的。
對于掛面來說,春節這個時間點無疑是最好的時機。無論是品牌美譽還是產品銷量,都是很好地促進。
而春節的一些消費習慣,著實有效地提高產品轉化率。例如對一個南方人來說,一年的90%的掛面消費量都是在春節這幾天。平時很少吃面條,但那幾天每晚都要下好幾鍋面條當夜宵。
打品牌:掛面行業的供給側改革
現在掛面行業是群龍無首,并沒有出現壟斷級的品牌。在這樣的環境下,想念面條主動站出來一步,是要走在行業的最前頭。它在做一件像極行業領軍的事,讓掛面行業進入有品牌的時代。方便面里已經有很多大佬,而掛面很快也會出現很多熟悉的品牌。

這么看來,想念面條這次列車營銷,是為自己品牌推廣,也是在推動行業的發展。
這是一次針對人們日常出行的小思考而引發的一次營銷,想念面條這次列車營銷可以說是順勢而下,讓它在眾多春節營銷的品牌中脫穎而出。讓掛面行業進入有品牌的時代,最重要的是,給其他傳統行業帶來了好榜樣。
對于想念面條來說,也順其自然地成為有溫度的面條品牌。正如想念面條的品牌廣告語:想念不如見面,面條就食想念。